2020年6月15日,海拔4000米的加勒万河谷上演了一场21世纪最原始的战争——中印士兵用石头和棍棒对抗,导致中国4名军人牺牲,印度20名士兵死亡。这场没有枪声的冲突,却比热兵器时代更血腥。为什么两个核大国会像古代军队一样肉搏?为何印度官方最初连死亡人数都遮遮掩掩?
冲突爆发后,中印双方各执一词。印度媒体声称是中国军队“越线挑衅”,而中方公布的视频显示,印军率先跨越实控线拆毁中方帐篷。更讽刺的是,双方早在6月6日就达成“脱离接触”协议,但印度士兵9天后就撕毁承诺。就像两个签了停战书的拳击手,转身就抄起板凳互殴。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印度2020年4月擅自在河谷修路。中国外交部连续12次抗议无效后,5月5日爆发首次肢体冲突。当地牧民回忆:“那天山上的石头像冰雹一样往下砸。”6月军长级会谈时,印度代表嘴上答应撤军,暗地却调来更多部队。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把戏,最终酿成6月15日的惨剧。
冲突后双方表面降温:7月建立缓冲区,2021年2月完成班公湖撤军。但印度悄悄做了三件事:向美国购买M777榴弹炮、将边境部队从5万扩编到9万、通过法案向藏南移民。中国则用“高原外卖”回敬——被拍到用无人机给哨所送红烧肉罐头,被网友戏称“最硬核的外卖大战”。
2022年12月,中印士兵又在达旺地区棍棒相向。这次印度媒体突然改口,承认是印军“先越过缓冲区”。更劲爆的是,印度退役少将公开爆料:2020年冲突中,有士兵是被自己人慌乱推下悬崖摔死的。就像考试作弊被抓的学生,突然坦白“其实我连小抄都没准备好”。
看似缓和的边境下暗流涌动:印度在拉达克修建世界最高公路,中国则测试“机器狗”边境巡逻。双方巡逻队最近时仅相隔15米,能清楚听见对方咀嚼压缩饼干的声音。一位西藏牧民比喻:“就像两个壮汉挤在电梯里,谁先眨眼谁就输。”
某些专家总爱说“冲突是误会”,可谁家误会会连续误会60年?从1962年打到2020年,印度似乎总在重复“挑衅-挨打-装委屈”的循环。倒是中国士兵用生命证明:有些红线,比海拔4000米的雪山更不容逾越。
印度媒体总炒作“中国威胁”,可数据显示:2020年后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反增40%,连冲突用的棍棒都是中国义乌生产的。这算不算史上最魔幻现实主义贸易战——一边买着对手的货,一边用这些货的包装箱当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