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欧盟生产者责任延伸法( EPR) 制度已形成成熟的强制体系,是进入欧盟市场的硬性门槛。 2008 年,欧盟通过《废弃物框架指令》正式引入 EPR 制度,此后陆续颁布多项指令细化规则。2012 年的废弃电子电器设备(WEEE)指令、2018 年修改的报废车辆(ELV)指令、2023 年修订的电池指令等。如今,EPR 已成为欧盟多国的强制要求。 欧盟EPR制度覆盖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波兰、荷兰、比利时、爱尔兰等,不同国家涉及的类目存在差异(例如法国 EPR 涵盖 14

耀世娱乐

热线电话:

耀世娱乐

欧盟电池EPR法规8月18日即将全面生效,电池回收产业进入全新阶段

点击次数:61发布日期:2025-07-29 10:07

欧盟生产者责任延伸法( EPR) 制度已形成成熟的强制体系,是进入欧盟市场的硬性门槛。

2008 年,欧盟通过《废弃物框架指令》正式引入 EPR 制度,此后陆续颁布多项指令细化规则。2012 年的废弃电子电器设备(WEEE)指令、2018 年修改的报废车辆(ELV)指令、2023 年修订的电池指令等。如今,EPR 已成为欧盟多国的强制要求。

欧盟EPR制度覆盖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波兰、荷兰、比利时、爱尔兰等,不同国家涉及的类目存在差异(例如法国 EPR 涵盖 14 个类目)。

欧盟EPR主要集中在三大类目

1. 电子电气设备(EEE)

涵盖电视、电脑、冰箱等家用电器,手机、路由器等小型 IT 及电信设备,只要进入欧盟市场,均需符合 EPR 要求。

2. 电池

包括一次性电池、可充电电池(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以及便携式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等。

需特别注意:亚马逊、TEMU、速卖通等平台已要求卖家在 8 月 18 日前符合欧盟电池相关合规要求;亚马逊荷兰站更是硬性规定,2025 年 8 月 18 日前未完成欧盟 EPR 电池法注册的卖家,不仅产品禁售,其在德、法、意、西、荷五国的产品还将失去泛欧计划权益。

3. 包装(适用范围最广)

几乎所有带包装的产品均需注册,以德国和法国为例:

德国包装法:适用于向德国家庭消费者销售商品的企业,覆盖产品包装、运输外包装(含填充材料)、服务包装(如手提袋);责任主体包括制造商、进口商、跨境电商等(首次向德国投放带包装产品者),B2B 销售。

法国包装法:要求向法国最终消费者销售包装商品的企业必须注册回收计划,覆盖所有法国市场销售的商品;责任主体包括生产者、进口商、零售商、电商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欧代易既可以助力卖家注册欧盟电池法,也可以注册法国德国包装法,此外,面对德法严格的包装法合规要求,欧代易还特别专属福利:德国包装法 + 法国包装法,赠 80 元合规券,抢占合规先机!

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ERP

欧盟关于电池和废旧电池的法规 (EU) 2023/1542 于2023年8月17日生效,该法规引入了一个全面且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框架,用于管理所有欧盟成员国的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将于2025年8月18日起生效。这标志着欧盟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承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法规概述:

新法规取代了2006/66/EC 指令,直接适用于整个欧盟,涵盖所有类型的电池,包括:

• 便携式电池;

• SLI电池(启动、照明和点火);

• 轻型交通工具 (LMT) 电池(例如电动自行车、踏板车);

• 工业电池;

• 电动汽车 (EV) 电池;

该法规旨在确保所有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电池都安全、可持续、耐用且可循环利用。

欧盟新电池法三大变化

1.欧盟各国需要单独注册,不再自动同步

德国、瑞典、波兰、荷兰、爱尔兰这几个国家是强制要求注册的,不注册的话,不合规的商品将会被停止销售。

2.强制新增“回收标识”

除了原来的CE认证之外,商品及其包装必须按照新规要求张贴强制回收标识,没有合规张贴的商品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禁止上架销售。

3.可进行代扣代缴的国家

德国、瑞典、波兰、荷兰这四个国家的平台不提供代扣代缴服务,卖家必须自己提前办理电池法注册!法国、比利时的平台可以提供代扣代缴服务,卖家注册之后可以自主进行申报并缴纳环保费。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进入全新阶段

更严格的回收目标同步实施:到2025年,电池中钴、镍、铜的回收率必须达到90%,锂回收率要达到35%。而到2031年,新电池必须使用特定比例的回收材料——钴16%、锂6%、镍6%、铅85%,这一比例在2036年还将进一步提高。

爆发式增长的市场蓝海

欧洲锂电池回收市场正以惊人速度扩张。据美国化学学会(ACS)数据显示,到2031年底,欧洲锂电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亿美元。最直观的增长体现在处理量上:欧洲的废电池收集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4GWh跃升至2040年的200GWh,实现50倍的增长。这种爆发性增长源于欧盟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和电动汽车普及带来的电池退役潮。

全球巨头抢滩欧洲市场

面对这片蓝海,全球企业纷纷布局,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欧洲本土力量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2025年6月在施瓦茨海德投产了欧洲最大的黑粉商业工厂之一,年处理能力高达1.5万吨报废锂离子电池(相当于约4万辆电动汽车电池),通过机械-化学工艺可提取90%以上的镍、钴等关键金属。

德国初创企业Tozero近期完成11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正在建设年处理3万吨电池废料的工厂,其创新的水基碳酸化回收工艺不使用有害酸,更环保。

欧洲电池回收项目分布情况(数据来源:Battery News.De)

中国企业的欧洲攻略中国科技企业博萃循环2025年1月与西班牙企业合资成立回收工厂,专注于磷酸铁锂(LFP)电池回收,一期年处理量达6000吨,服务中国储能企业出海欧洲的市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正在欧洲(特别是匈牙利)洽谈建立电池回收业务,构建“从制造到回收的闭环”。该公司首席制造官透露,其回收技术对镍钴锰的回收率超99%,锂回收率达90%以上。

韩国军团集体西进SungEel HiTech在匈牙利拥有两家工厂,一家专注处理电池生产废料(年处理1万吨),另一家处理电动汽车废旧电池(年处理5万吨)。

Ecopro、SK EcoPlant等韩国公司也计划在2024年底前在匈牙利建立废电池回收工厂。IS Dongseo则通过收购欧洲企业获得年处理5万辆电动车电池的能力。

技术突破与行业瓶颈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回收率差异显著当前行业在钴、镍等金属回收上已实现90%以上效率,但锂回收率普遍不足80%,成为最大瓶颈。巴斯夫实验室新一代萃取工艺已实现92% 的锂回收率,预计2026年可工业化应用。

工艺路线分化中国企业主导湿法冶金技术;韩国企业专注火法冶金创新;欧洲企业则强调整合本地化全产业链。巴斯夫采用机械破碎+湿法冶金的组合工艺;Tozero开发了无酸水基工艺;博萃循环则针对LFP电池优化了回收流程。

现实挑战严峻生产安全方面,存在闪光爆炸、黑块与铝粉自燃风险;环保方面,面临车间废气泄漏、含氟有机废气处理难题;设备方面,存在刀具快速磨损、输送通道堵塞等技术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