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2日,一艘重达10万吨的巨型战舰,在南海黄岩岛的东北方向悄悄露面。这艘被称为“乔治·华盛顿”的美军核动力航母,带上了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盟友”驻菲律宾代表以及一些媒体记者上船参观。甲板上,舰载机声势浩大,军旗在风中飘扬,宣称这是一次“例行巡逻”。
就在众人瞩目的时刻,美菲联合舰队悄悄向中国的黄岩岛逼近。这地方可是南海上的关键战略点,再次成为地缘政治风波的焦点。在接下来的72小时内,一场没有烟火的海空对峙,悄无声息地展开。
美国海军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在黄岩岛东北海域高调亮相,搞得风声鹤唳。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最大巡逻舰BRP TERESA MAGBANUA号也随之行动起来。这艘重达3400吨的白色巨舰穿越巴拉望海峡,直奔黄岩岛的24海里毗连区。透过望远镜,舰桥上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黄岩岛潟湖的轮廓,最近的礁盘距离竟然只有28海里。
7月3日,解放军南部战区迅速展开了一次海空战备警巡,派出了多艘战舰和战机。根据公开的视频资料,解放军这次出动了054A型护卫舰“大理舰”、056A型轻护舰“遂宁舰”以及阿坝舰,另外还有歼-16战斗机和轰-6K轰炸机等一众实力强大的装备。
特别是轰-6K,这回是带着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出门,威力相当惊人。很明显,这次的海空巡航,主要目标不是菲律宾,而是背后的美军和日本。你看,轰-6K挂上的鹰击12导弹射程能达到500公里,末端速度直接冲到4马赫,这突破能力毋庸置疑,轻轻松松超越美日舰船的拦截。再加上50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一发都能让敌方驱逐舰瘫痪,双发对着航母那可是重创无疑。
美国这次可是下了狠心。不久前刚修好的航母又重新出动了,还邀请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朋友和菲律宾记者一起上去参观,展示舰载机的起飞秀。菲律宾那边也是很给力,派出他们最大的船只,专门在那个敏感区域晃荡。特别有意思的是,这艘船叫“特雷莎·马格巴努亚”,听说和他们当地的一位名人有关系,不过这回的主要任务就是给美军提供支持。
现在美军的航母状态不太理想。华盛顿号这十一年里,有七年都在船厂呆着,剩下的四年也不是修就是训练,战斗力确实受影响。前几天,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原本打算去台湾海峡,结果听见解放军的警告后,立马掉头跑去澳大利亚,明显是怕了。
空中的对话,是长矛对准了盾牌的缝隙
F-18和F-35C一同升空,E-2D预警机在空中巡弋,电子战机和加油机随时待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教科书式的多层次防御网。这个防御网看上去真是固若金汤,简直像是一面无敌的“坚盾”。
可当中国的轰-6K轰炸机挂上鹰击-12反舰导弹现身时,局势的对话就发生了变化。
这可不是普通的伴飞,而是一场“长矛”与“坚盾”的极限较量。鹰击-12的可怕之处,既不单单在于能让一艘驱逐舰瘫痪的250公斤战斗部,也不只是它末端冲刺时的4马赫高速。
真正在拼的就是射程。鹰击-12的打击半径竟然可以达到500公里,而美军的“眼睛”,也就是E-2D预警机,有效侦测半径才321公里。
这就是说,鹰击-12在远距离打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在更远的范围内进行精准攻击。而美军的E-2D预警机虽然在侦测能力上也很强,但其有效探测距离小于鹰击-12的打击范围,这让鹰击-12在实战中更具威胁。
这说明轰-6K可以在美军的监视之外,轻松发起致命攻击。就像一个远射击的狙击手,距离保镖的警戒范围远远超过了。这样的非对称优势,让美军那幅厚重的防护,突然间露出了一道致命的裂缝。
海面的较量,是远征军遇上了本土的堡垒
“乔治·华盛顿”号的行动真是一场典型的远征。这艘航母从母港启航,浩浩荡荡穿越宫古海峡,沿着第一岛链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还特别邀请了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代表登舰观摩,力图营造一种“群狼”围猎的气氛。
不过,这样的军力投送方式,所面对的敌人却完全不同。
解放军的迅速反应可不是偶然,而是建立在多年的努力上。在南海的岛礁上,早已构筑了一个“堡垒体系”。像永兴岛、永暑礁这样曾经的小礁,现在变成了配备有机场、预警雷达和完整补给网络的前沿军事阵地。
空警-500预警机和轰-6K轰炸机可以常规驻扎在这儿,整个南海,现在已经成了咱们中国的防御主场。
美军航母还远在千里之外忙着定航线时,解放军的战机早就在自家机场准备就绪。一个轻松待发,一个则是远道而来。这场较量的关键,早就不止是船只本身的问题了。
意志的天平,是动摇的盟友与坚定的对手
在这场装备对峙的背后,实际上是人心的角逐。在意志的较量中,胜负的天平摇摆得非常明显。
美国的盟友们挺有意思的。原本备受期待的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算在台湾海峡耀武扬威,结果却默默变了方向,往澳大利亚驶去,像是给这场“联合行动”投了一张弃权票。
菲律宾在前线拼命,但内部其实并不团结。一位菲空军司令都直言不讳,未来10到20年,他们的军力根本没法和中国叫板。那笔总值55.8亿美元的F-16战机采购,也因为资金紧张迟迟没能落实。这种心虚,反映出他们对美国保护承诺的深层怀疑。
甚至在美国五角大楼里,进行的军演演练结果也挺让人失望:在南海的冲突中,美军的获胜几率不到30%。有些官员开始担心,过度的军事挑衅只会换来中国的更强反制,这可真为之后可能的外交谈判增添不少麻烦。
再看看中国的表现,这次出手可真是显现了一种淡定而坚定的决心。鹰击-12挂上实弹,简直就是不言自明的战略信号。随着歼-20的批量服役,还有福建舰和歼-35的即将亮相,实力的不断增强,正转化为一股果敢的行动力。
棋盘的内外,是区域冲突被全球格局所左右
若单从南海看,这场对峙好像打得不可开交。可要是把眼光放宽到全球的视角,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的美国,被两场隔得老远的战争绑得紧紧的。乌克兰前线的弹药快用光了,华盛顿甚至在7月初都说要暂停对乌克兰的援助。与此同时,中东的局势更加紧绷,直接耗费着美军不少的精力和资源。
一个国家的实力终究是有边界的。当它要在多个战线上疲于奔命的时候,在一些次要战场上所能投入的资源和决心,自然会大幅减少。
这次南海的举动,简直就像是一种捉襟见肘的战略实验,主要是在考验一下它的联盟关系以及对手的决心和底线。
结果显而易见。
菲律宾的舰船最后改变了航向,美军对此次行动也只是低调称为“例行巡逻”。这场从摆架子开始的对峙,最后在一种心照不宣的距离上,静悄悄地结束了。
参考信源:
菲律宾打算对好几个海军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参考消息2025-07-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在黄岩岛的领海、领空及周边地区进行战备巡逻——环球网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