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天华北山区还得防大雨水。老天爷这阵子像破了底的水缸,上周怀柔琉璃庙那一场,山沟里的水吼得像老虎。孙胡沟村的二华书记,就是在那样的夜里冲出去的——范家庄那两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房子挨着河沟,雨大得让人心里发紧。
山区防汛,最怕的就是“没想到”。平常看着温顺的沟沟坎坎,暴雨一来就成了恶龙。老辈人常说“云低山戴帽,大雨要来到”,这法子现在还管用,但更得盯着手机里的红色预警。
村委会的大喇叭得响起来,挨家挨户查一遍:排水渠是不是堵了?土坯房的墙根有没有泡软?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提前收拾个“应急小包”:手电筒、充电宝、户口本,再塞俩冷馒头。那场暴雨里,二华书记带着丈夫冲出去时,心里念的肯定是“赶紧把人转移”。
可,平常走惯的小路,转眼就被洪水吞了。山区建房别图近水,至少离河沟二十步。实在挪不了的,门前得砌半人高的挡水墙,沙袋码得像城墙。
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多,留守的老人耳背眼花,村干部得多跑腿——暴雨预警一响,挨家拍门比发微信管用。
有人觉得“年年防汛都没事,别大惊小怪”,可真等水涨到门槛,后悔就晚了。
琉璃庙那边的教训摆在这儿:暴雨红色预警下,低洼处的住户就得提前撤,别等村干部上门催。家里种着果树的,得把树根周围的土培高,免得积水烂根。养蜂的乡亲,蜂箱要搬到半山腰,别让洪水冲了“甜蜜罐”。
我个人觉得,防汛这事儿,就得学二华书记那样——提前想到最坏的情况,把能做的准备做到前头。现在该干啥?先检查自家房后的排水沟,再去看看村里的孤寡老人有没有备足饮用水。
要是发现河道水位涨得快,别犹豫,赶紧往高处跑,保命比抢家里那点粮食重要。
这场雨给咱提了个醒:老天爷的脾气摸不透,但咱能把自家的防线扎得更牢。记住了:暴雨来了别硬抗,提前转移保平安。村里的干部像二华这样的,都是咱的主心骨,跟着他们听指挥,准没错。
眼下正是秋粮灌浆的关键期,雨水多了怕涝,少了怕旱,咱得盯着天气,更得守好自家的地头。最后说一句:往后再遇大暴雨,低洼处的老房子别恋栈,人的命比啥都金贵。
大家互相帮衬着,啥样的风雨都能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