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京结束会谈后,特朗普立即对泽连斯基施加压力,那几字一句,把乌克兰的退路也堵死了。这事儿难道就意味着普京可以高枕无忧吗?
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谈了快三个小时之后,特朗普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传递了个信号:达成协议吧!这五个字一出口,就把乌克兰的退路彻底堵死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泽连斯基想要不付出代价就搞定这场冲突,根本不可能啊。要想停火,就得接受普京提出的条件,才能到底达成协议。
特朗普说,乌克兰现在正跟个庞大的战争机器较劲,俄罗斯是个特别强大的大国。不过,他也觉得普京其实是想要谈个协议,关键看泽连斯基怎么打算。特朗普还提到,乌克兰“必须同意才行”,但他也承认,“说不准他们会拒绝”。再加上,他强调接下来的谈判里,欧洲各国也得有份儿,他还表示,只要乌克兰想谈,自己就会出席下一轮会谈。
大家对“普特会”刚结束,特朗普就立马给泽连斯基施加压力的事情怎么看呢?这事儿基本上也挺符合美国过去在“普特会”前传出的那些信号。特朗普之前还说过,他参加“普特会”其实就是为了搞明白普京的“参数”,也就是普京对停火的条件。而美国副总统万斯也提了,想安排一场美俄乌三边都能参加的会谈。不过,泽连斯基偏偏抢在特朗普和普京会面之前就和普京碰了面,这事儿就不太妥当。在“普特会”还没搞得差不多的时候,特朗普还暗示过,他更看重的其实是之后的美俄乌三边会谈。
结合“普特会”前后特朗普和万斯的表态,特朗普政府的打算大概就这么个思路。首先搞个“普特会”,让特朗普自己出面,搞清楚普京到底愿不愿意接受停火。如果普京愿意,那就继续研究一下他对停火的具体条件是否能接受。只要特朗普觉得行,就会安排后续的美俄乌三边会谈,泽连斯基去和普京谈,他自己则充当调解人,帮忙促成停火协议。而且,现在哪看也是,特朗普还打算让欧洲也加入进来,不仅仅是三方会谈。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特朗普看似希望俄乌尽快停火,但他也知道,要让乌克兰真正同意停火,得看泽连斯基的态度。特朗普说“乌克兰必须同意”,这其实暗示他在考虑乌克兰的立场不一定会配合,甚至可能会拒绝停火请求。也就是说,特朗普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泽连斯基,可能是觉得乌克兰的态度很关键,毕竟泽连斯基是做出决策的主要人选,特朗普不想强硬逼迫,而是希望依靠泽连斯基的判断来推动局势发展。很多人会觉得奇怪,特朗普不希望俄乌争端早日解决吗?实际上,他或许在试图用这种方式留出选择空间,让泽连斯基自己权衡利弊,避免硬性要求带来反效果。
这有四点原因:第一,特朗普可能用政治压力来促使泽连斯基接受停火,不过,他之前其实已经施加了不少压力,否则泽连斯基也不会考虑停火和谈这个方案。剩下的事情,特朗普不能替乌克兰做决定,因为那关乎乌克兰的主权问题,毕竟他不是乌克兰的总统。要是特朗普强行干预,结果就像1938年慕尼黑那次一样,历史上可不能轻易再重演!所以,不是特朗普想把决策权交给泽连斯基,而是他觉得,最终的决定还得由泽连斯基自己来拿。
二,看看最新的统计数据,现在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比美国还多,欧洲到目前为止还在坚定站在乌克兰这边。在欧洲出手援乌的份额比美国还大时,美国对泽连斯基的政治影响力就会慢慢减弱,特朗普即便硬要施加压力或者威胁泽连斯基,也不一定能奏效。
第三,之前因为俄乌迟迟没有停火,特朗普对普京的耐心明显减少,还曾公开表达过对普京的不满。实际上,普京愿意同意这次会谈,很可能是因为之前特朗普的威胁起了作用。再加上特朗普和普京打过那一场交手,此前普京借着以对乌克兰示好、讨好俄罗斯的动作,在战场上打开了攻势窗口,导致乌军一度陷入险境甚至几乎败得一塌糊涂,也让特朗普察觉到自己不太擅长和普京打交道。所以,为了避免自己被普京搞得一团糟,特朗普决定不再单独和普京会面。
把决定权交给乌克兰,这样一来,美国就能比较方便地退到幕后去了。如果泽连斯基拒绝满足普京的条件,导致停火无法达成,那责任就得算到泽连斯基头上。反过来,要是泽连斯基满足了普京的要求,但普京依然不愿意停火,那责任就得由普京来背了。而要是停火成功,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特朗普的功劳呗。总体而言,把决策权交给乌克兰,最起码能确保美国站在安全的位置。要是特朗普非得死握着主动权不放的话,停火要是成功还说得过去,但要是失败了,特朗普就有可能变成历史上的笑料。
所以特朗普虽然希望泽连斯基能接受停火,但他可沒打算帮乌克兰做主,还支持那些挺乌克兰的欧洲国家加入谈判。这么一来,接下来关于俄乌停火的问题,可能就会变得更激烈,厮杀得更惨啦。要知道,欧洲和乌克兰都对俄罗斯挺敌视,一旦他们都踢到谈判桌上,想象一下场面,恐怕就不会善罢甘休,吵得不可开交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