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底,哈萨克斯坦国民警卫队的停机坪上,一架机头保留着传统领航舱的四发涡桨运输机缓缓滑入。 这是中国交付的第六架运-8F-200W运输机,编号“06”。 俄罗斯“Top War”网站当天发文直言:“中国正进一步将俄罗斯挤出中亚市场”——曾经的后院,如今成了中国装备的天下。
2017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签署协议,以3.04亿美元采购8架运-8F-200W运输机,平均单价仅3800万美元。 首架“01号”机于2018年9月交付,部署在首都阿斯塔纳机场。 但此后七年,交付进度缓慢。 直到2025年7月29日,最后三架(04、05、06号)才落地哈方基地。
拖延的主因是哈方反复修改需求
国民警卫队接触欧洲装备后,要求中方升级航电系统:玻璃化座舱取代传统仪表,货舱结构适配标准集装箱,起落架强化以适应砂石跑道。 这些定制化调整耗时数年。
哈萨克斯坦选择运-8F-200W看似意外——这款运输机原型是苏联1957年设计的安-12,在中国空军中已接近退役。
最务实的选择
硬件无缝衔接:运-8保留了安-12标志性的四发涡桨布局和上单翼构型,货舱宽3.5米,可塞进轻型装甲车或96名士兵。 最大载重23吨,航程3440公里,覆盖2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绰绰有余。 哈方飞行员坐进驾驶舱,操纵逻辑与安-12高度一致,地勤人员甚至能沿用70%的原有零部件。
极端环境验证:2018年12月,哈方拿到首架运-8仅三个月,就在零下40℃的冰原完成独立试飞。 2023年阿富汗强震时,这批飞机穿梭于两国之间,一周内投送数百吨救援物资。 宽大货舱门5分钟卸空30吨帐篷药品,被国民警卫队称为“365天随时起飞的老黄牛”。
国民警卫队同期采购了一架空客A400M运输机,单价高达2亿美元。 而6架运-8F-200W合计2.1亿美元,仅相当于一架A400M的价格。
这笔账算得明白
使用成本:运-8持有民用适航认证,运营成本比军规运输机低30%,还能自由使用民航航线;
任务匹配:A400M能空投主战坦克,但哈方只需在国内运输人员和救灾物资。 运-8的23吨载重和简易跑道起降能力完全够用;
维护网络:中方在哈建立专属维修中心,配件48小时直达地方机场。 而A400M的保养需等欧洲工程师飞抵。
运-8只是俄制装备退潮的缩影
陆军:SH-1卡车炮替代俄制火炮,AR-2火箭炮挤走“龙卷风”,彩虹-4无人机取代“海鹰-10”;
防空:红旗-12和红旗-17占据80%中程防空份额,俄制S-400至今未获订单;
空军:乌兹别克斯坦正谈判采购歼-10CE或“枭龙”Block3,放弃俄制苏-30SM。
俄媒统计显示,2022年后中亚国家采购中国装备的金额年均增长37%,俄制武器份额从68%暴跌至29%。
中国并非没有更先进的运输机
运-9载重比运-8高35%,但单价跃升至6000万美元;运-20更是战略级装备,但哈方根本用不上。
陕飞的策略很明确:用运-8吃透“安-12生态圈”。 全球现役安-12约120架,C-130系列超800架,大多面临换代。 这些用户预算有限,又需要兼容老旧基础设施。 运-8F-200W的定位精准卡在美制C-130J和二手翻新机之间。
同样的逻辑在战斗机市场已验证成功。 单价4000万美元的“枭龙”Block3,2024年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二,碾压8000万美元的F-16V。 客户直言:“我们不需要能超音速巡航的猛禽,只要随时能升空的大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