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的讨论,焦点意外地落在一个看似纯粹的经济学问题上:关税究竟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已然成为一张非官方的“投名状”,而前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正用他清晰的回答,高调地参与这场角逐。
最近,布拉德向外界透露,他已于上周同负责物色新任美联储主席的财政部长贝森特进行了一番交谈。他表达了开放的态度,表示乐于以任何需要的方式为新政府效力。这番表态,让本就拥挤的候选人名单,再添一位重量级人物。
这位前主席有点“急”
布拉德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直接抛出了自己的一套经济观点,这套观点几乎是为迎合总统特朗普量身定做。他断言,关税并不会导致通胀,这与许多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背道而驰。在他看来,关税带来的只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上涨”,而不是持续的通货膨胀。
他解释说,六个月前关税政策刚出台时,美联储暂停了降息计划以观察影响,现在六个月的证据已经摆在眼前。数据表明,其影响“非常温和”。基于这个判断,他给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政策路线图:美联储应该从九月就开始降息。
不仅如此,他还预测在未来一年内,基准利率可能会被削减整整一个百分点。这个降息幅度,与特朗普长期以来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要求降息的诉求高度一致。特朗普甚至曾表示,利率应该降低三个百分点。
白宫传出的“回声”
布拉德的这番话并非孤例,白宫内部早就有人遥相呼应。总统特朗普最新提名的美联储理事人选,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也公开驳斥了“关税导致更高物价”的观点。米兰直言,“仍然完全没有任何由关税引发的通胀的证据”。
他补充说,那些当初预测前景黯淡的人,他们的预测没有成为现实,并且将继续不会成为现实。这种观点上的高度一致,让外界很难不将布拉德的言论解读为一次精心准备的“面试”。毕竟,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将持续到明年五月,而特朗普早已对他失去耐心。
这位总统坦率地批评鲍威尔“总是为时已晚”,并明确表示,他希望挑选一位同意降息观点的继任者。在劳工统计局报告称七月份通胀率为2.7%之后,特朗普再次对鲍威尔发起了攻击,这个数字虽然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略低于市场预期。
市场闻风而动
这种政治风向的转变,立刻在金融市场掀起了波澜。在特朗普提名米兰担任美联储理事后,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们迅速调整了他们的预测。他们将美联储下一次降息的时间预期,从十二月大幅提前到了九月,并预计之后还会有三次降息。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米兰的加入将使美联储的决策层更偏向“鸽派”,这直接引爆了市场的降息预期。受此影响,隔夜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创下历史新高。苹果、谷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股价纷纷上扬。
市场的这种反应,恰恰说明了美联储主席人选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如今,除了布拉德,候选人名单上还有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前美联储理事沃什以及现任理事沃勒等人。他们中的多数,都曾表达过对降低利率的支持。
独立性这碗饭不好端
有趣的是,尽管布拉德的观点与白宫如此合拍,他却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自己对货币政策不会“教条化”,并着重提到了美联储独立性的重要。他指出,在2022年和2023年通胀飙升时,他也是主张大幅加息的鹰派人物之一。
他为自己可能接任这份工作开出了条件:“如果我们能为成功做好准备,我就会接受这份工作”。这其中包括保护美元价值、以低而稳定的通胀为目标,以及最关键的,“尊重该机构在《联邦储备法》下的独立性”。
布拉德说得很直白:“如果你想让某人来接手这份工作然后失败,那就找别人。”这番话既像是在向未来可能的提名者喊话,也像是在安抚市场的担忧。毕竟,特朗普在其任期内对美联储的公开施压,已经让外界对央行的独立性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对于特朗普的激烈言辞,布拉德则表现得相当圆滑。他表示,总统“有权持有他的观点”,并解释说特朗普在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经验让他习惯了低利率。“这对他有好处,”布拉德说,“如果你不想听这个,这份工作可能就不适合你。”
结语
所以这事儿就有意思了。财政部长贝森特正在管理的候选人名单,从最初特朗普口中的三四位,突然扩展到了大约十人,布拉德和另一位前总统经济顾问苏默林都是新入围者。这种先收缩再扩大的选人方式,在特朗普这里并不罕见。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术。一方面,特朗普需要一位能执行他降息意志的联储主席,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他又不能选择一个让市场彻底失去信心的纯粹“应声虫”,因为那可能会动摇美元的根基,反而推高长期利率。
布拉德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个看似两全的选择。他既有传统央行家的履历,又在关键时刻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他能否最终胜出,将清晰地揭示,在未来的经济政策中,政治考量和机构独立性之间,天平究竟会倾向哪一边。